在民间过年期间,正月初几这几天分别有着不同的说法,人们的假期一般都是在初六过完就结束了,初七(qī)左右这几天就差不多(duō)去上班了,人们说初七(qī)不出门初八不回家,具体是什么意思下面给大家做详细的分析。
逢七(qī)不出门逢八不回家是什么意思
“七(qī)不出门,八不归家”其实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教育之言,“七(qī)不出门”说的是出门前,有七(qī)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也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开门七(qī)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八不归家”则指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也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违犯了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都無(wú)脸面对家人。不过,在民间也确实流传着一些专门避忌出行的日子,这也就是影响甚广的“杨公忌日”了,据清朝初年熊伯龙的《無(wú)何集》云:“世俗多(duō)畏杨公忌,谓不宜出行,皆未悉其原委,故为所惑耳。今按其说,乃是‘室火猪日,其术元旦起角宿,依二十八宿顺数,值室即为杨公忌。”
按这样排列,杨公忌应当为“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qī)、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qī)月初一、二十九、八月二十七(qī)、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相隔均为二十八天。这些都是禁忌出门离家的日子。
另外也有看法认为,若以阴历为准,则有几个出门应忌讳的日子,这几个凶日是:初五、十四、二十三。每个月的这三天,最好不要安排重(zhòng)要事项,特别是出远门,因为一年中(zhōng),每个月的这三天都属鬼节,鬼属阴,人属阳。所以此三日阴气很重(zhòng),不利人的出行,为大事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