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认为是实相为体则是以看到的真实现象为根本实体,观照为宗则是佛法的精神宗旨,度苦为用则是度济世人解除苦难为用,大乘为教祖则是大乘佛法佛经才是真用始祖。
2、体为根本,相为表相,形式,用为功用佛因为功德圆满,具备三身法身遍布虚空,无有形体,却无处不在,报身为庄严相,如阿弥陀佛的像就是报身相,我们在寺院里看到的阿弥陀佛像,很庄严,很货丽,是庄严的报身相应化身是指三世诸佛在成佛时的应化身,如我们知道的释迦牟尼佛,两千多年前在印。
3、从体上说法身空一切相即说实相无相从相上说法身的相是空是明从用上说如来的用是悲心任运无碍体相用是“真如实相”的一体三说圆融不可分割世界与众生,体或曰法身是本具,与如来同,无二无别当体空一切法相世界与众生,亦本具与如来同的相与用,只是其如眚的。
4、体车子就是文字般若,技术就是关照般若,目的地就是实相般若般若的意义世间所有事物皆是“用”字,信仰宗教是正性正德是正性的前提,看破生死,五蕴皆空才可明心正性诸行无常在时间里无事万物都会变动 诸法无我在空间里没有独自存在的 涅槃寂静大海潮起潮落不停在变,是无常无我。
5、第九识是第八识在佛位上的转变其本质是真如佛性,特点,清净无染,作用能生万法其本质特点作用可如下表达本质何其自性本自清净,特点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作用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实际其体相用非一非三,即一即三。
6、即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在人体中,地大指骨骼肌肉等坚固物质水大指唾液血液尿液等湿性物质火大指温度风大指呼吸气外在的四大就比较显而易见了四大皆空比较难体会,而且很难用文字语言来形容,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就个人结合一些经典和大德的开示来理解的话空性就是无常的非。
7、参见青木隆等,第233234页大乘五门十地实相论的“体相用”结构一方面与佛身论相关,另一方面在修道论上独具特色相。
8、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体用”“体相用”概念起源再考张文良 文作者简介张文良 1966年生,河北省石家庄市人,1987年。
9、答佛法讲“体相用”,其实就是讲我们一切众生的自性,叫自性体相用大方广佛华严经讲的是“体相用”,事实上。
10、真实之际是本体,是体,真实智慧是相,真实之利是作用,你看自性的体相用华严经上用大方广来代表,真实之际是大。
11、实相,是个“体相用一如”的无相之相一切相,皆是无相之相我们的烦恼,也没有实际,也是无相之相我们那些贪嗔痴,当我们。
12、我慢礼 这个礼拜在慈老法师引证勒那三藏里头说,礼拜有七种内无恭敬心,没有恭敬心的礼拜,只是形式唱和礼 一个人唱,大家磕头,像咱们拜千佛的时候我曾经到一个寺庙,这个寺庙还是很有修行的恭敬礼 这是很好的,五体投地,头一定在地下,两肘两膝盖,这叫五体心里头意念想着佛的身,就是化身。
13、第一种我慢礼 这个礼拜在慈老法师引证勒那三藏里头说,礼拜有七种内无恭敬心,没有恭敬心的礼拜,只是形式,五体不投地像很多的寺院里头第二种叫唱和礼 一个人唱,大家磕头,像咱们拜千佛的时候我曾经到一个寺庙,这个寺庙还是很有修行的,一般的说这个寺庙还很好,他们拜千佛第三种就好了,恭敬礼 五体投地,头一定在地下,两肘两膝盖,这叫五体心里头意念想着佛的身,就是化身,在目前这是相好庄严的你磕下头去。
14、第一种我慢礼 礼拜在慈老法师引证勒那三藏里,礼拜有七种 内无恭敬心,没有恭敬心的礼拜,只是形式,五体不投地像很多的寺院里头,一进去第二种叫唱和礼 一个人唱,大家磕头,像拜千佛的时候我曾经到过一个寺庙,寺庙还是很有修行,他们拜千佛,我去参加拜第三种恭敬礼 五体投地,头一定在地下,两肘两膝盖,这叫五体心里头意念想着佛的身,就是化身,在目前这是相好庄严的你磕下头去。
15、礼佛就是用,这是体相用三大都用上了礼佛是度众生,诸佛现的报化身是度众生,口里唱念就是起用第六种,内观礼不缘外境。
16、·性相圆融体相用相互关联,实相无相而无不相,性相需圆融,不执着于有或空,般若即清净心,无处不在·受持经文的福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