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姓的(de)来源
一、来源有二(èr)。
1、起源于姬姓。
周文王之第十二(èr)子(zi)封于郜,故地在今山东武城东南,谓之部侯,到春秋时,灭于宋國(guó),子(zi)孙以國(guó)为氏。郜,有南北之分,两地均在今山东成武东南,相差二(èr)里,北郜为周文王子(zi)之封地,即郜國(guó),后灭于宋,南郜则为宋邑。姬姓郜氏的(de)历史大约有2700年。
2、外族基因的(de)流入:
郜姓自产生至今已有2700多年,一直一脉相传,历史上没有记录有其他姓氏,及其他民族融入之事件。当今在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已经发现了郜姓。
二(èr)、迁徙分布,聚集地
郜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郜姓出自姬姓。上古时候,周武王打败了纣王,建立周朝,于是分封各路诸侯。他将周文王的(de)第十一子(zi),自己的(de)弟弟,封在郜这个地方(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后来,郜國(guó)公族的(de)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氏,称郜氏,成为今天郜姓的(de)最早起源。到了春秋时候,郜國(guó)后来被齐國(guó)灭掉,但它的(de)國(guó)人还是保留了郜姓。
春秋时齐、晋二(èr)國(guó)也有郜城,一在山东长清县境,一在山西浮山县西南,大概是郜人亡國(guó)后,其族人所迁之地。
郜姓得姓后,最初在受姓之地发展,后来又在京兆、安定等地形成望族,并出现了春秋时宋國(guó)大夫郜延年、明代山西参政郜大经等著名人物。如今,郜姓仍是一个分布较广的(de)姓氏,主要分布在湖北、河南、山东、江苏等省,其中湖北、河南二(èr)省的(de)人口占全國(guó)郜姓总人口的(de)2/3。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郜姓后裔分布于苏、鲁、豫、皖等地。
如今,生活在上海的(de)郜氏,第一批于十九世纪中叶从江苏省江都县樊川镇逃荒流徙至上海、松江、杨思等地,业皮匠,至今已传五世;第二(èr)批于民國(guó)初年疏浚杨思港(gǎng)时,又有几戶(hù)郜氏撑小船来此;第三批于淞沪战役时(公元1932年)迁沪定居。先后三批来自一地,都以皮匠为业。
三、郡望堂(táng)号
①京兆郡:即首都直辖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②安定郡:汉代设置,治所在高平(即今宁夏固原),辖境相当今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宁夏中卫、中宁、同心、固原等地。
堂(táng)号
集古堂(táng):源自清朝郜坦治《春秋》学,以《左氏春秋传》为主,广采杜预和宋、元各家之说,著有《春秋集古注》一书。
四、郜姓血型:
郜姓人群(qún)总的(de)血型分布是:O型占33%,A型占29.1%,B型占28.9%,AB型占9%。
五、当代郜姓的(de)分布
当代郜姓的(de)人口大约有17万,为第二(èr)百八十九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國(guó)人口的(de)0.013%。在全國(guó)的(de)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山西、河北、江苏、辽宁、湖北、内蒙古等省区。河南居住了郜姓总人口的(de)38%,为郜姓第一大省。 ()
郜姓在人群(qún)中分布在辽吉黑大部、豫晋鄂、冀京鲁大部、内蒙古中部、陕甘大部、青海东部、四川东端、渝湘大部、贵州北段、江西西北、福建东部、苏皖大部,郜姓占当地人口的(de)比例一般在0.04%以上,其中中心地区达0.2%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國(guó)土总面积的(de)27.7%,居住了大约79%的(de)郜姓人群(q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