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相用,体相用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体相用真如为体,真如体内智慧慈悲等无量之功德为相,此体相不固定,应于缘而活动为用;4 普同一味焰慧地菩萨修行与佛同一体相,获得无差别功德5 无量珍宝难胜地菩萨修行得广大无量方便,利益众生6 无能至底现前地菩萨修行得甚深功德,利益众生无穷尽7 广大无量远行地菩萨修行以广大智慧观察诸法,无有穷尽8 大身所居不动地菩萨修行至无功用行,现广大庄严9;它不存在由来的问题,如果勉强说有由来的话,那就是本来就有,只是最初被释迦文佛发现而已涅槃,这个词汇有时候是单指修持成就果位事项上而言它的体相是从来遍满于一切时空的,因为遍满,所以从来如如不动如如不动自然不生,不生自然不灭涅槃,不是个东西但却涵盖了世间一切东西,也就是;有几种方法1让它去,别管2你设法和它沟通,请它离开3一边念佛,一边用杯子轻轻的套住它,放到其他的地方;在佛学中,大日如来身语意三密是佛界的核心概念,分别代表法界体相的展现一切声音的传达和周遍的意识修行者在实践中,通过手印真言和观想本尊来实践这三密的修行密迹金刚力士向寂意揭示,如来秘密的核心分为三部分身密,即如来虽无实体思想,但通过威仪礼节显现出法身口密,如来显现各种。
‘法’在佛学当中,系指一切万事万物,一般可从‘体’‘相’‘用’三个角度来分析所谓‘体’是指本体,‘相’是指现象,‘用’是指作用譬如,以金作各种盛物的器具,金是其本体,器具是其现象,盛物是其作用一般人大都只见到法之‘相’,而不明白法之‘体’,亦不了解法之‘用’;佛学常见词汇,简单的说,色是指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而这些现象是由因果产生,空是事物的本质,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到有补充解释色,外在表面现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是指表象为空,外在为空进一步解释,外在为空,表象为空,内在为本,实质为本,看人看事物遇到迷茫。
#160 #160 #1602佛学中,对某个事物的下定义方法,往往通过“体相用”三个角度来规定#160 #160 #160体即性质相即现象用即作用#160 #160 #160 比如对“无嗔”的定义是“谓嗔对治,以慈为性,于众生不损害为业”“无嗔”的本质是“;中国佛学的真常体系实在是博大精深,天台宗的性具,华严宗的性起,禅宗的性觉,确实把本体的体相用显现得非常完整从哲学维度看,中国佛学真常唯心论在人类哲学思维中,也是独一无二的高峰我们若是不承认这一点,那是不客观的我本人笃信唯识学,但是我也非常敬重真常学在学理探讨上,我是泾渭分明的但在行持上;般若的体相用是指当下的显现体法身,在法身层面,一切都是智慧显现 相报身,在报身层面,成就的是智慧的体现 用化身,在化身层面,一切见修行果是智慧的展现 智慧无所不在,在用上要靠脚下行 在相上要靠修本尊 在体上靠体认唯一明点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体相用。
法相泛指物质也包括暗物质,非法相是对物质永恒真实的否定有为法是私心执着上的一切行为无为法是无我无执着下的自然活动,前者做事有意,后者做事无心“法相”是佛教术语,指诸法之相状,包含体相本质与义相意义二者“法相”与“法身”的区别在于法相是一个包含外延与内涵;2缘起性空事物的作用不空,相续不空下面摘录的是佛学大词典对“四大皆空”的解释“佛教主张世界万物与人之身体皆由地水火风之四大和合而成,皆为妄相,若能了悟此四大本质亦为空假,终将归于空寂,而非‘恒常不变’者,则亦可体悟万物皆无实体之谛理又一般世人形容看破名利世事,亦称四大皆空。
体相体与相之并称本质不变而为差别现象之所依者谓之体,依于体而外现之差别现象谓之相盖体者,为一绝对无限真常之法性而相者,则为非一相对有限非常之法相自相有三义解,一梵语svalaks!an!a 或svabha^va为‘共相’之对称又作自性指自体个别之体相亦;一无明,指心的无知,包括不明善恶不明佛法教义,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二行,因为无明而做出善或恶的行为三识,因为过去的行为累积了一定的因果,从而投生于今世,成为新的生命四名色,指由精神要素与物质要素和合而形成的身心五六入,人在胚胎发育时,产生眼耳鼻舌身;我们用“体相用”三个方面来观察宇宙,略略可以分清一些真伪主伴能变所变可见我们性体是多么重要,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它能生一切法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是我对“体相用”三个字的一点体会,体会是否妥贴呢?不一定,不一定为什么要写呢?一。